01什么是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
02演練目的:為何要進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
這其實也是應急預案本身的要求,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檢驗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同時達到鍛煉隊伍、磨煉機制、宣傳教育、查漏補缺,提高應急處理能力的目的。
03演練形式:簡單分為桌面演練和實操演練
(1)桌面演練:針對環境事件情景,利用圖紙、沙盤、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進行交互式討論和推演的應急演練過程;
(2)實操演練:針對環境事件情景,選擇(或模擬)相關設備、設施、裝置或場所,利用各類應急器材、裝備、物資,通過分析決策和實際操作,完成真實應急響應和處置的過程。
一般小規模的(預算有限的)或者風險水平較一般的企業可以選擇桌面演練的形式,大型企業或者風險水平較大的企業選擇實操演練,桌面演練可以作為實操演練的預演。
04演練內容
(1)桌面演練
討論或模擬信息報告、指揮協調、現場處置、應急監測、演練流程、安全防護和應急保障等。
(2)實操演練
1)確定突發環境事件情形
突發環境事件情形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形,可根據企業需要確定:
a.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失控。
主要為有毒有害氣態或易揮發性液態危險化學品泄漏引起的空氣污染,可能對人員造成傷害的情景。
b.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失控。
主要為液態或氣態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泄漏引起的空氣、水體或土壤污染,可能引起火災爆炸的情景。
c.腐蝕性危險化學品失控。
主要為腐蝕性危險化學品泄漏引起的水體或土壤污染、人員傷害或次生化學反應情景,重在體現對人員的安全防護。
d.危險廢物失控引起污染。
主要為因意外事故、操作失誤、自然災害或火災次生引起的空氣、水體或土壤污染,或組合發生的情景。
e.生產廢水事故性排放。
主要為因原水超過設計處置能力,或工藝設備故障,或停電,或操作失誤等引起的超標排放事件情景。
f.生產廢氣事故性排放。
主要為因管理失誤、操作失誤、裝置故障引起的超標排放事件情景。
g.火災爆炸事故次生環境污染。
主要為火災爆炸次生環境污染的情景。
h.環保設施生產安全事故。
主要為廢水處理池維護檢修作業過程中發生人員中毒、窒息事故的情景。
2)預警與報告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情景,向相關部門或人員發出預警信息,報告事件情況,成立應急指揮部,調集應急處置隊伍和相關資源,開展應急處置行動。
3)指揮與協調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情景,對事件現場的污染物種類、污染物濃度和環境影響范圍進行監測,為應急指揮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4)應急監測
制定應急監測方案(確定監測范圍、監測點位、監測項目、監測頻次、監測方法)、采樣與分析、監測結果與數據處理、監測過程質量控制、監測過程總結等。
5)現場處置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情景,按照應急預案和現場指揮部要求對事件現場進行控制和處理,包括安全警戒、風險區域內人員疏散轉移、污染源控制、危險物品轉移、污染物攔截、污染消除等作業。
6)應急通訊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情景,在應急處置相關部門或人員之間進行音頻、視頻信號或數據信息互通。
7)醫療衛生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情景,調集醫療衛生專家和衛生應急隊伍開展緊急醫學救援,并開展衛生監測和防疫工作。
8)后期處置
根據環境事件情景,應急處置結束后所開展的現場洗消、傷員治療、安全檢查確認、事件原因調查、應急處置過程評估與總結、經濟損失評估和相關善后工作。
05演練總結
依據演練記錄和其他信息資料對應急演練準備、策劃和實施等工作進行簡要總結分析,評估演練目標的實現情況、預案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參演人員的處置能力、演練所用設備裝備的適用性,重點是描述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和對完善預案、應急準備、應急機制、處置措施等方面的意見與建議。
演練總結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1) 演練基本概況;2) 評估應急能力;3) 演練發現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和教訓;4) 改進環境應急管理的建議。
06其他
企業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1)企業的安全應急演練是否可以代替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
答案是明確的,不可以,二者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例如,針對火災事故的處置,安全主要關心的是人員、財產安全,而環境則進一步關心對環境的影響,二者相輔相成,無法替代。
(2)企業每次應急演練后是否必須重新備案?
不一定,在演練過程中如發現需要修訂的情形,則需要按照《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環發〔2015〕4號)進行修訂,重大修訂的,進行重新備案,個別內容修訂的,直接調整預案即可。
(3)應急演練是否都要有“腳本”?
需要,有人說有“腳本”的話,應急演練不成“演戲”了,其實不然,既然是演練,就要有明確目的,需要制定演練方案,以保證應急演練在“可控”“有序”的范圍內進行,如不設“腳本”,自由無序的進行,應急演練本身很可能發展成事故。“演戲”與否,根據企業應急演練的目的確定。